山茶油我們了解的比較多,但提取山茶油的方法除了我們常見的傳統作坊壓榨,你還知道幾種呢?
01
溶劑浸提法
溶劑浸提法是20世紀70年代以后興起的一項制油方法,依據是萃取原理,利用有機溶劑(如正己烷、石油醚、無水乙醇)溶解油脂的特性,將料坯或預榨餅中的油脂提取出來的方法,山茶油一般采用的是預榨浸提法。
溶劑浸提法制油的工藝流程:
油料→制坯(或制坯預榨)→溶劑浸出→混合油分離→毛油精煉
↓
成品粕←粕脫溶
優點:化工過程,粕中殘油少,出油率高;加工成本低、生產條件良好;粕的質量高,油料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。
缺點:毛油質量較差,含有一定溶劑。
02
壓榨法
機械壓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,原理是利用外力擠壓油料把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,茶籽壓榨經歷了土法壓榨(主要是楔榨)、液壓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幾個階段。根據壓榨工作過程中茶籽在榨膛內的溫度不同,通常前兩種稱為低溫壓榨工藝,后一種稱為高溫壓榨工藝。
優點:物理制取過程,不涉及添加任何化學物質,榨出的毛油質量較好。
缺點:出油率低,生產成本高
A
高溫壓榨法
高溫壓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機進行動態壓榨。
優點:機械壓榨法的優勢在于工藝簡單靈活、適應性強、成本較低、投資較省,壓榨油無溶劑殘留。
缺點:出油率低,油脂營養被破壞。榨油之前要先對茶油果高溫炒制,壓榨時油料在榨膛內的瞬間壓榨溫度較高,對油脂和榨餅均有影響,比如毛茶油的雜質多、色澤深,降低了茶油精煉率。因此,螺旋榨油在工藝上要求對茶籽進行剝殼處理。
B
冷榨法 (低溫壓榨法)
冷榨法是目前在油茶產區常采用的一種提取山茶油工藝(液壓榨油),也是現今茶油提取制備的主流工藝。液壓榨油機有立式和臥式兩種結構,實際生產中以臥式液壓榨油機居多。
常用茶籽低溫壓榨法的工藝流程:
A、油茶籽→低溫貯存→清理分級→磁選→脫殼→軋坯→冷榨→油渣分離→毛茶籽油→低溫結晶養晶→低溫過濾
B、茶籽餅→浸出 成品冷榨油
優點:在低于60℃的環境下進行加工(水份烘干) ,毛油雜質少、色澤淺,酸價較低,一般不需要精煉完整的保存了油中生理活性物質(維生素E具有抗衰老功能、甾醇具有健膚作用和增強人體代謝功能) 。
缺點:原料必須經過精選 ,但冷榨法出油率大大低于熱榨。
03
水酶法
水酶法是近年來研究和利用的一種新的提油方法,原理是在油料破碎后加水、再加酶,進行酶解,使油脂易于從油料固體中釋出,利用非油成分(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)對油和水親和力的差異及油水比重的不同將油與非油成分分離 。
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藝流程:
油茶籽→破碎→稱量→加入緩沖液→蒸汽處理→冷卻→加入酶制劑→酶解→滅酶→抽濾→取出殘渣→烘箱烘干→石油醚萃取→抽濾→真空千燥→烘干至恒重→山茶油
優點:條件溫和可以有效地保護油脂、蛋白質以及膠質等可利用成分的品質,溫度低,能耗低;提取的油純度高,磷脂含量、酸值及過氧化值低,色澤淺,“安全、高效、綠色”,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。
缺點:1)隨酶技術的成熟,價格不再成為水酶法的限制因素,但其乳化體系的分離、乳化體系中油的回收在設備及技術上都存在困難,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酶法提油技術的應用。2)水的污染和循環利用是必須面對的問題。3)殘渣利用需要較大的能源。
04
超臨界CO2萃取法
1996年,陳開勛、葛紅光提出了超臨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方法,考究了壓力、溫度對茶籽油在CO2中溶解度的影響,分析了萃取條件與油品質量的關系,并綜合得到了超臨界CO2萃取茶籽油的最佳萃取條件:壓力30MPa,溫度35°C,CO2流量6L/min。后續方芳、韓薇妍等對超臨界CO2萃取法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與試驗,使得該法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提高,但由于該工藝設備要求高,價格昂貴,大規模生產可操作性差,現只停留于實驗室研究階段。